2024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交流会在铜陵召开

2024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工作交流会于12月6日-7日在铜陵市举办,来自全国农业农村界人士参会,会议由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中心领导主持,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潘鑫致辞,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主任林良行,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对外交流合作处副处长朱品军,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曾瑞玉,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立群安徽铜陵佘家贡白姜公司总经理金如林等作交流发言。

铜陵市副市长吴祥大会致辞,他说铜陵以铜立市,以农兴业,以姜传名,既续写了流光溢彩的铜文化篇章,更孕育了悠久灿烂的农业文明。近年来,铜陵以绿色引领,强农兴业,以一块姜、一朵花、一片茶、一粒米、一头猪、一条鱼、一只蟹“七个一”特色产业为主导,果蔬、媒鸭、盆景等产业为补充,不断扩规模、壮产业、显特色、树品牌,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之路上奋楫笃行,其中“一块姜”作为铜陵农业的瑰宝,始终居于“七个一”特色产业首位全力推进。2023年11月,“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正式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是对铜陵悠久农耕文明的认可,更是对我市农业遗产保护工作的极大激励。申遗成功以来,铜陵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工作,全力推动铜陵白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以规划为引领,谋篇布局,锚定前行坐标。推进铜陵白姜种植系统的保护、传承、利用,制定出台了《铜陵市白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5年)》,以“品种品牌保姜、科技赋能强姜、规模效益兴姜、三产融合富姜”为总体发展思路,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十年成规模”要求,实化政策引导、资金整合、科技提升、机械配套、服务跟进、“双招双引”和文化挖掘等举措,助力铜陵市白姜产业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特三产。

以保护为根基,守正创新,厚植发展沃土。加大对传统种植加工技艺传承发展,编撰全国生姜地方品种首部专著《铜陵白姜》,保护、修缮和新建姜阁91座,培育“姜把式”12名,“铜陵白姜制作技艺”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佘家贡姜”正式被认定为我市首个“中华老字号”。建设150亩铜陵白姜良种繁育基地、改造提升保种催芽设施2600平方米,为铜陵白姜的稳定生产与品质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支持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育种技术联合攻关,培育新品种3个。

以宣传为号角,增势扬名,拓宽市场版图。充分用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投资建设集白姜种植、历史文化、实物展示、情景再现、交流互动于一体的铜陵白姜文化馆,举办“下姜阁”“拔姜季”“姜王”评选和“铜陵白姜文化旅游节”“大院白姜艺术季”等创意文化活动,借势山礼乡村会客厅、白姜工坊等网红打卡地热度,持续带动周边餐饮和研学旅游发展,2024年,铜陵白姜销售火爆,实现价格翻番,全产业链产值达12亿元,增长20%,有力促进了姜农和姜企增收。积极邀请各级媒体开展铜陵白姜系列宣传,“中华白姜”享誉全国、驰名中外。

以产业为重点,强筋壮骨,激发发展活力。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推动白姜保险提标,已达4000元/亩;推出“铜陵白姜”惠农e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服务姜企、姜农百余户;组织科技特派员、邀请专家开展生产技术服务。2024年全市核心区白姜种植面积已达6800亩、增长11.5%,为历年之最。整合各类资金5000余万元支持姜企开展校企合作进行精深加工、产品研发、设备更新、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发布“铜陵白姜区域公用品牌标识”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净化和规范铜陵白姜市场,推动铜陵白姜产业朝着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的方向稳健迈进。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璀璨明珠。如何保护好这些遗产,使其继续发挥其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重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课题。此次交流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我相信通过各位专家学者的深入研讨、兄弟地市的经验分享及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本次大会必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事业注入新的动力,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

接着与会代表乘车前往中华白姜文化园参观调研白姜历史文化及申遗情况,並前往百年姜阁参观百年姜阁等实地考察。(余国章 黄言为)

安徽网铜陵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