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铜陵消息 9月24日,铜陵市召开“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以改革为牵引 以转型为路径——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迈上新台阶。市工信局负责人为大家介绍铜陵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及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有关情况。
十八大以来,全市工信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鲜明导向,新型工业化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2023年,规上工业产值从1622.4亿元增长到2697.4亿元,增长66.3%,年均名义增长率达4.7%;规上工业营收从1999.2亿元增长到2747.7亿元,增长37.4%。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始终保持全省前列。工业经济具体表现为6个“新”。
一是建集群,产业“新”格局进一步构建。经过多年转型发展,逐步构建起以铜产业为核心,化工、建材、装备为支撑,半导体、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133”特色产业格局。2019年,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入列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2年,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获初赛第二名。铜产业迈向中高端,部分高端铜合金实现替代进口,超宽紫铜带、新能源汽车用异型电磁线等产品打破国际垄断,高端铜箔进入国际市场。2023年,电磁线产量全国第一,电解铜产量全国第二。截至目前,全市拥有131户铜产业规上企业。
二是抓项目,发展“新”动能进一步激发。以重大项目“攻坚年”“突破年”等系列活动为抓手,全力以赴推动项目招引和建设。2020-2022年连续三年新增工业用地增速超5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2022-2023年,新签约百亿级项目8个、50亿级项目8个,其中中色正元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贝斯美绿色新材料等4个百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得壹能源一期、精达电磁线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103亿元的铜陵有色绿色智能铜基新材料项目建成后,铜陵有色铜冶炼总产能将超200万吨,跃居世界首位。
三是育企业,主体“新”支撑进一步增强。深入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倍增行动和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强化梯次培育,打造企业发展新生态。2022年以来,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64户,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730户。2022年以来,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户、省专精特新企业82户。截至2023年,全市中小企业总量逾4.8万户。全市营收超100亿、50亿、20亿、10亿元企业数分别实现6(有色、精达、铜化、金隆、全威、铜冠铜材,全省76家)、8、19、34户。上市公司12家,全省第4;铜陵有色连续6年上榜世界五百强。耐科科技、精达集团荣获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四是深融合,智造“新”引擎进一步激活。建成有色智联国家级行业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6个。上线全省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铜陵)节点”,目前,标识注册量超7000万条,标识解析量超1000万次,获评安徽省“优秀工业互联网应用解决方案”。支持建设和推广“工业大脑”“能源大脑”“智慧矿山”等模式,建成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累计培育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有关试点示范及典型案例9个、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6个、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及应用场景7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示范15个、智能工厂13个、数字化车间50个。
五是重创新,技术“新”突破进一步实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累计培育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4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6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累计培育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5家,其中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全省第2。按照“一领域一中心”,聚焦重点产业链,布局建设铜基新材料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先进结构材料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多个行业创新平台,累计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积极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累计培育省级“三首”产品126个。
六是推节能,绿色“新”底色进一步厚植。成功创建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2023年,基地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92.62%;磷石膏综合利用实现产销平衡,磷石膏、冶炼废渣、炉渣等综合利用率达100%。积极推进节能降碳改造行动,严格把控能耗准入关,2022-2023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3%。以企业为主体,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为重点,推行绿色管理,加强示范引导,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2家、省级绿色工厂31家、拥有国家级绿色园区2个,国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家。(余国章 黄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