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先锋护堤埂 防汛一线守初心——铜陵市郊区周潭镇大山村党支部防汛抢险工作纪实

图为大山村党支部书记章江义(中)顶着酷暑高温在大山小圩巡堤查险

未雨绸缪  运筹决胜

今年汛情虽然来势汹汹,但由于郊区周潭镇大山村两委坚持把工作做在日常、把功夫下在平时,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行动迅速、措施果断,才是打赢防汛抢险多场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大山村是个户籍人口只有2100多个的小山村,防汛任务却有一座16万方库容的拱坝水库、一个景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一个面积70来亩的大山小圩、以及有3800多亩圩田的元宝洲家庭农场。

根据防汛抢险预案要求,汛前,大山村就着手将防汛抢险专班分成三组暨大山水库、大山小圩、元宝洲家庭农场3个小组;同时,组建了应急抢险队伍2支24人;落实了砂石、桩木、编织袋等防汛物资购置处和抢险车辆、挖掘机械调度处,以及装填编织袋的泥土取土处,推动各项防汛措施末端落实,确保万无一失。

以上率下  以身作则

大山村党支部书记章江义始终绷紧“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这根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高度责任感,把一些有丰富防汛抢险工作经验的“老村干、老乡贤”编入“智囊团”即“大山村防汛抢险专班”里,做到自己决策时“心中有底、遇险不惊、处置不乱”实在适用。他始终在一线统筹组织安排,根据雨情汛情变化,及时调整、调度防汛工作,分析研判、解决高水位情况下堤埂不断出现的管涌、渗漏、漫堤、溜坡、堤埂软化等各类大大小小的险情和问题;并十几天如一日的、不分高温烈日或风雨交加的坚持每天两趟(次)巡堤查险、排沥埂堤积水;头顶骄阳或迎风冒雨的严防严守重点地段,用最强的担当筑起防汛抢险“铁堤”。他曾在危机四伏的堤埂临机处置险情,亲力亲为的扛沙袋、铺设防浪编织雨布,以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在3900米的元宝洲家庭农场堤埂上严看死守,实实在在的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担当,确保了元宝洲家庭农场和大山小圩历经千险安然度汛。

先锋先行  永葆初心

面对点多线长的防汛抗洪任务,大山村党员闻汛而动、全力以赴的抗洪抢险、投入战斗。党支部在堤埂上“设岗定责”对险工险段严看死守、排险除险,做到“水涨一寸、堤高一尺”,确保堤埂安澜度汛;党员们在堤埂上履职尽责、冲锋在前、协调联动,凝聚了党支部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在防汛抗洪抢险中的强大合力。

堤埂值守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轮流巡堤管理制度,对险工险段开展重点巡察、排查工作,按照“汛期不过,排查不停,整改不止”的原则,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对隐患问题发现一处,及时清理、排险一处,做到动态清零。

党群一心,上下努力、众志成城,最终打赢了这场随强降雨而来的汛情“阻击战”,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截止发稿时止,大山村元宝洲和大山小圩两处防汛点共出动应急抢险人员2600多人次,出动吊车6辆次、挖掘机32台次,调度桩木16根、编织袋8000条、12米款编织雨布6400米,运送瓜子片石子和沙子各38方,风雨无阻的处置战胜漫堤、风浪冲堤、溜(滑)坡、管涌、渗漏等大小险情47处次。(通讯员 左文)

安徽网铜陵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防汛,抢险,山村,大山,堤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