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铜陵消息 今年以来,铜陵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以省政府考核指标在全省“保5争3”为目标,统筹打造“好房子、好小区、好城区、好环境、好生活、好队伍”,推动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好房子”,着力稳定住建产业发展。
一是全力提升住宅品质。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住房观”正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定期分析研判国家政策动向和全省全市房地产业发展动态,以满足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为着力点,加快石城医院地块、凤起宸鸣等项目建设,谋划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因地制宜实施好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支持房地产企业发展工业地产、优质文旅地产、健康养老宜居产业,着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深入开展新建住宅品质提升行动,促进房地产开发与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深度融合,引导开发企业从空间布局、环境营造、智慧社区等方面优化方案,发展带院落、大平层、智能化等高端住宅,加强规划设计、外立面设计和室内功能设计,以绿色、低碳、智能、健康的高品质住宅助力群众“住有宜居”。
二是全力强化产业支撑。充分认识高品质住宅需要以高质量、低碳型、智能化建筑业作为支撑,推动建筑业走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之路。落实落细促进建筑业发展壮大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建筑业企业在资质、评奖等方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努力实现特级资质突破“零”,推动更多企业“引进来”“走出去”。落实城建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推进省级城市更新(低碳片区)及智慧住宅项目建设,推广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严把可再生能源应用、无障碍设计项目图审备案关,确保各项设计标准执行率100%,绿色建筑开工比例100%、竣工比例90%,装配式建筑开工比例35%以上、竣工比例28%以上,以建造方式变革为“好房子”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全力守护住房安全。严把风险关,会同辖区政府开展房地产风险摸排,结合预售许可、销售备案、预售资金监管等行政管理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化解,防范和消除风险隐患,在完成“保交楼”扫尾工作的同时避免出现新的“问题楼盘”。严把质量关,加强施工图审,强化建筑材料质量监管,推行隐蔽工程“举牌验收”,实施质量风险分级管控,启动住宅质量多发问题整治行动,探索建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整治举措清单,引导业主参与审定房屋漏水等质量问题维修方案,从源头上消除质量隐患。严把交付关,积极推进业主开放日等活动,创造条件让群众从买房到收房全过程了解房屋状况,全力化解逾期交房、房屋质量等矛盾纠纷,努力以“好房子”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聚焦“好小区”,着力推进美好家园建设
一是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水平。依托“皖美红色物业”联席会议,充分调动属地政府和职能部门积极性,协同推动物业管理服务攻坚提升行动走深走实。规范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缴存、使用和管理机制,加大“应缴未缴”的追缴力度,明确应急使用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小区联建单位共同参与的物业管理“1+3+N”议事协调机制,积极推动行政执法进小区,实现党建引领与物业服务工作深度融合,努力培育一批“立得住、推得开、叫得响”的“皖美红色物业”小区,推动物业管理走在全省前列。
二是实施老旧小区连片改造。在积极借鉴先进城市样板项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更新,以规划单元为单位,推进长江新村、人民西村、杨东新村、铜庄小区等片区范围内相邻小区和零星住宅楼集中连片改造,针对不同区域特色采用不同设计方案,充分尊重民声民意,严把方案评审关,合理布局配建养老、托幼、助餐、停车和充电等各类服务设施,积极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着力以楼道革命、环境革命、管理革命,提升小区内涵品质、补齐生活短板、提升改造质效。
三是探索构建完整居住社区。聚焦为民、便民、安民,以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小”设施建设为重点,依托老旧小区改造,推广省级完整社区-阳光社区建设试点经验,统筹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助餐服务设施、快递箱、家政服务等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基本服务、商业便民、物业管理、公共活动等服务体系,努力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一站式”服务,提升居民宜居生活体验,以“好小区”助力“好社区”“好城区”建设。
四是统筹推进各类房屋改造。持续做好以前年度棚改扫尾工作,加快在建安置房建设进度,计划交付安置房项目3个、1250套、约15.24万平方米。推动落实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先安置、后拆迁”长效工作机制。强化城市危旧房精准化巡查和动态化管理,多渠道筹措资金,谋划实施115套城市危旧房改造工作。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基本安全保障要求,计划改造172户农村危房。常态化抓好经营性自建房安全“回头看”工作,持续推进群租房安全专项整治。
三、聚焦“好城区”,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一是强壮城市“主筋骨”。按照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目标,落实全市重大项目突破年要求,实施城市更新投资突破行动,初步谋划2024年城建项目111个(其中续建项目29个,新开工项目31个,预备项目51个),总投资150.1亿元,全年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46亿元。2024年重点续建铜井路东延、宝山路东延工程,新开工陵江大道维修、铜官大道北段改造、金山路改造等工程,谋划储备铜都大道畅通工程、义安大道北延、翠湖六路东延工程等项目,着力完善大铜官山、金口岭、新民等片区路网工程,进一步织密城市道路网络,构建级配合理的城市路网系统。
二是系统治理“城市病”。巩固拓展国家城市更新试点成效,深入做实做细城市体检工作。从问题导向出发,划细城市体检单元,查找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同时从目标导向出发,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将城市体检出来的问题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稳步推进,谋划老城长江路步行街等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土地、融资等长效机制,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管理移交工作,系统治理“城市病”。
三是保障城建“钱袋子”。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大老旧小区改造、污水治理等中央预算资金争取力度,积极谋划包装一批打基础、强支撑、利长远、惠民生的城建项目发行专项债券。坚持“三分建、七分管”,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保障城市建设维护基本需求。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秩序,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服务价费政策,以经营城市理念盘活存量资产,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停车场、充电桩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不断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和运维水平。
四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着力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统筹推进大通等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历史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推进钟鸣等千年古镇、和悦村等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守住历史文化根脉,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以城市独特元素为核心,提升淡水豚、凤丹、铜采冶、李白文化等具有铜陵特色的文化IP知名度,建设具有浓郁铜文化特色的江城、湖城、山城,提升城市辨识度,打造城市现代名片。
四、聚焦“好环境”,着力攻坚发展环境短板
一是打造干净的生活环境。按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要求,巩固拓展“最干净公园游园广场”“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创建成果 ,打造板栗山儿童公园、大铜官山公园等一批“最干净公园游园广场”,力争70%以上公园游园广场的干净指数测评达“干净公园景区”等级;同步推动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国球进公园”等工作。修订《铜陵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管理办法》,严格做好市政设施精细化管护和占路占绿审批,牵头做好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创建迎检等工作。持续推动“增绿补绿、增花添彩”行动,细化分解绿化、绿道和口袋公园、街头游园目标任务,实施螺蛳山笔架山大铜官山绿道连通工程,通过破墙透绿、立体绿化、利用边角空间建设口袋公园等方式,打造“绿园交织、花团锦簇”的城区绿化景观空间。
二是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落实美丽中国建设战略部署,进一步推进黑砂河流域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和市政雨污管网维修改造,持续巩固工业污染治理效果,适时开展生态修复提升,建立常态长效管护机制,实现黑砂河长治久清。大力推进西湖片区水环境整治提升,围绕西湖汇水区域(含秀水河、幸福渠、翠湖)排水系统,科学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底泥清淤、水体生态修复、初期雨水调蓄等相关工作。完成天井湖(南湖)水环境提升工程,切实做好应急备用水源地水质监管;积极谋划推进厂网一体化动维,适时启动新民和西湖污水处理厂扩建工作;建立健全城市水体日常巡查管护和问题交办整改机制,严防治理后的水体水质出现反弹;巩固提升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强化建筑工地、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工地扬尘和噪音整治,打造高品质生态空间。
三是打造高效的营商环境。以提升企业满意度为着力点,对标长三角等先进地市做法,围绕省级评议细则,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获得用水用气服务,适时开展分段式验收、工程质量管理等原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推广低风险项目和“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开发园区“并联式”联合预审和联合竣工验收模式,努力形成可在全省复制推广的创新成果,巩固住建领域营商环境全省标杆地位并向长三角一流水平迈进。动态调整权责、公共服务、中介服务清单,全面梳理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和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效。修订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政策,确保应缴尽缴、应免即免。深入开展“铜心助企”行动,高质高效回应企业诉求,努力打造住建领域营商环境“铜陵品牌”。
五、聚焦“好生活”,着力办好民生需求实事
一是统筹抓好民生实事。谋划实施特殊人群住房兜底保障、农村危房改造清零、更新改造二次供水设施等6项为民办实事事项,加强统筹调度,定期通报进度,以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中加强特殊人群住房兜底保障,计划发放租赁补贴1090户;实施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重点改造升级华园公馆、商会大厦无负压供水设备控制系统,更新改造龙潭新村、世纪曙光苑等小区老旧二次供水管道等设施;积极推进郊区江北三镇居民用气等问题。同时,加大住建领域游园广场、老旧小区、新建小区等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政务中心光储充检生态示范站以及和平停车场、翠湖体育生态公园、社区充电站等配套设施项目,新建充电桩150台以上,累计运营充电桩520台以上;积极推进机关单位停车位开放共享,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以上,缓解停车难、充电难。
二是倾力守好安全底线。开展房屋市政工程等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紧盯起重机械、基坑工程等危大工程以及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高风险环节,抓实“赛马”考核“建筑业事故十亿元产值死亡率”指标导向,压实属地、监管和主体三方责任,补齐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机制短板,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平安无事”。加强沿江泵站、市政排水设施建设与管护,重点提升东方蓝海等区域排水能力,谋划解决五环国际、铜园南路、翠湖二路与石城路交叉口等区域易涝隐患,修订《铜陵市城市防汛应急预案》,确保城市顺利度汛。加强供水水质检测,制定二次供水管理办法,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发挥市燃气专班作用,加大城镇燃气领域安全排查整治、老化管道更新、商业用户报警器安装、燃气安全培训等工作力度,规范瓶装液化气“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和入户安检。加强建筑工程消防审验过程监管和消防产品、设施设备的抽查,推行建筑工程消防“审验分离”,落实消防审验专家行活动,确保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平稳有序。
三是建好用好信息平台。以铜陵市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为基础,拓展一期工程应用场景,积极推进二期工程建设,推动联通已建成的智慧防汛、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综合管廊运行监测、市政桥隧安全运行监测4个系统平台,积极对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智慧房产政务服务、智慧工地等N个系统平台,对全市市政基础设施和建筑工地进行安全监测,力争到2025年全面完成覆盖瓶装液化气、燃气终端、水环境、窨井盖等重要领域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并推动系统与城市超脑、公安天眼、城管一体化平台等跨部门、跨行业系统融合,构建纵向联通、横向协同的综合应用平台,实现智慧城市信息共建共享。
六、聚焦“好队伍”,着力擦亮住建铁军品牌
建强每一个班子。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提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效,用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党员干部提升政治“三力”。积极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住建系统机关党建、国企党建、非公党建等工作质量。发挥党建带群建作用,统筹推进工会驿站、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工作。
用好每一个干部。把当学习型干部、做研究型工作、谋抓手性事项、善创造性执行作为努力方向,坚持“忠专实”“勤正廉”标准,严把干部选拔任用的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规范落实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推动党员干部提升“时时放心不下”的意识,增强“事事心中有底”的能力,练就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以实绩论英雄,打造一批自身清、自身正、自身硬的“工匠+干将”。
大道无垠,前路可期!铜陵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联系实际,把握发展机遇、赢得发展主动,把党员干部的辛勤汗水转化为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转化为人民群众称赞的良好口碑,笃定信心,接续奋斗,向着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挺进全省前列、建设“四创两高”现代化幸福铜陵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通讯员 杨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