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铜陵消息 “十年禁渔,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全局和子孙发展大计作出的重要决策。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以来,为了保护修复长江母亲河的生态环境,铜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规定,细化政策措施,压实相关单位主体责任,使长江铜陵段出现了喜人的局面,江面经常发现较大江豚群。”这是5月8日上午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殷文格如是说。
铜陵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城市——属于长江下游地带,是长江禁渔之后的保护重点区域。三年来,为确保长江铜陵段禁捕工作取得扎实成效,该市结合实际,采取措施,做到“三个强化体系”。
一是强化“专项”与 “日常”执法监管体系。铜陵市坚持以打促禁、以禁促管,专项行动与常态化联合执法相结合,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深入开展打击非法捕捞垂钓和市场销售非法捕捞渔获物系列专项行动,落实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协作机制,切实维护禁捕秩序。铜陵市渔政部门共开展执法巡查13387次,其中联合执法6597次,查处涉渔案件1147起,其中行政案件1014起、刑事案件133起。“刘某高等人非法捕捞水产品案”获公安部贺电表扬,并入选公安部“平安长江”十大典型案例。
二是强化“人防”与“技防”监管防控体系。该市已实现全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视频监控全覆盖,三年来,该市禁渔防线稳固有效。针对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方面,该市安排了242名镇村干部结对帮联592户退捕渔民,2021年以来,协调解决就业、创业等生产生活方面实际问题2235个,做到“帮到点上、联进心里”。截至目前,全市有就业意愿且有劳动能力的1187人全部转产就业,符合参保条件的1688人全部参保,转产就业率、参保率动态实现100%。
三是强化“保护”与“修复”资源养护体系。三年来,该市持续加强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力度,连续五年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强化涉渔工程监管,严格落实生态补偿措施,水生生物资源和多样性均呈现恢复向好趋势。长江(铜陵段)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该市“三个强化体系”实施以来,筑牢长江禁渔的严密防线,实现了退捕渔民安定有序,“四清四无”持续巩固,江豚频繁现身,长江十年禁渔工作铜陵市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张西斌 余国章 黄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