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铜陵消息 拥有“杭州湖景,重庆山色,文章甲天下”的枞阳。在上午第三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刚刚拉开序幕,3月31日下午,枞阳县第四届方苞文学奖、朱光潜艺术奖颁奖暨枞阳社科大讲堂启动仪式举行。枞阳县委书记杨秀颀出席并讲话。铜陵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进,铜陵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陆学忠,铜陵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吴自力,枞阳县领导占聆娜、黄楚、方学力等出席仪式。仪式还邀请了省内知名艺术家代表、专家学者等出席。
图为枞阳县第四届“方苞文学奖 朱光潜艺术奖”颁奖暨枞阳社科大讲堂启动仪式会场
杨秀颀代表枞阳县四大班子对出席颁奖仪式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枞阳文艺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滨江之城枞阳,山清水秀、历史悠久,祟文重教、人文荟萃,孕育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名人,积淀了广博而厚重的文化底蕴,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这里有一种思维,是“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超前思维、系统思维;这里有一种气节,是“以天下为己任,清正廉洁、忠诚正直”的“铁骨御史”气节;这里有一种精神,是“西乡崇文,东乡重武”,以文武之道追求大道之行的精神;这里有一种美德,是“我先让,你礼让,互让十丈美名扬”的谦让美德,这些都是枞阳引以为豪的特质文化资源。
图为枞阳县委书记杨秀颀讲话
杨秀颀指出,薪火相续,文脉风流。方苞,是“桐城派”三祖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坐标式人物;朱光潜,是枞阳岱鳌山下走出的美学大师,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作为诞生两位文化巨匠的故乡,我们在自豪的同时,更有责任、更有义务,传承好、弘扬好这些优秀传统文化。
杨秀颀指出,2014年3月,县委县政府决定设立“方苞文学奖、朱光潜艺术奖”,旨在发挥“名人效应”,挖掘传承历史文化资源,发现培养优秀文艺人才,助力培育精品文艺创作,塑造推广地域文化品牌,繁荣发展枞阳文化事业。今年是“两奖”设立十周年,十年来,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先后推出了《大泽乡》《陆家湾老龙会》等一批优秀作品。通过“两奖”,也发掘培养出一批在省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作家和艺术家,“两奖”的示范效应、带动效应正在初步显现。
杨秀颀要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前,枞阳正处于厚积薄发、大有可为的关键期,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枞阳,文化事业、文艺工作,既是重要内容、重要标志,更是重要支撑、重要力量。下一步,我们将坚定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持续擦亮“两奖”品牌、放大“两奖”效应,着力将文化底蕴和名人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文艺创作由“作品”向“精品”、由“高原”向“高峰”迈进,推动枞阳由“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跨越,促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杨秀颀强调,要铭记“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要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作为目标,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艺术创造,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讴歌伟大人民,推出接地气、“冒热气”的精品佳作;要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创新”。枞阳文化底蕴深厚,桐城派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让德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开展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宝库。要持续推动文、旅相融并进,真正让枞阳优秀历史文化“既有讲头,更有看头”;要唱响“枞阳之歌、发展强音”。当下的枞川大地,无论是精彩无限的火热实践,还是层出不穷的创新经验,都为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了丰富养料,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要围绕中心工作、融入发展大局,描绘好、记录好、展现好,讲好“枞阳故事”,挖掘“枞阳精神”,彰显“枞阳风貌”,唱响新时代的“枞阳之歌”!
仪式上,播放了“两奖”专题片,宣读第四届“两奖”获奖名单,分别进行了颁奖,获奖作者和嘉宾代表发言,还演唱《先让礼让之歌》、黄梅戏和诗朗诵。
乡镇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获奖作者、文艺协会、社科联会员、读者代表参加了颁奖仪式。
颁奖仪式结束后,还举行了枞阳县社科大讲堂活动。(黄媛媛 黄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