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挑战庐江“黄山寨”

胡德华/摄

自从和钱姐挑战了风景区“白云岩”和“三公山”,似乎对隔壁县的“黄山寨”起了野心,因为听钱姐说,“黄山寨”很陡,海拔有406米,一般人很难爬到山顶。钱姐还说,有机会带我一起去挑战。

“五一”上午,刚采完茶,钱姐在微信里问我假期有没有什么活动。她这一问,就知道她也没出远门,于是我们相约下午去庐江县的“黄山寨”,挑战那里的不可能。

每次外出,都是钱姐开车带我,上了几次她的坐骑,也感知了钱姐的车技,才放心的把我和她“捆绑”在一起。

五月的阳光不骄不躁,扑面而来的风温柔香甜,引入眼帘的美景多姿多彩。一路上,钱姐掌握方向盘,我负责拍沿途风景,车子像懂我们的心思,愉快的背着两个“中年少女“,驰骋在美如画的五月。

钱姐对路线很是熟悉,每到一个知名处,都向我解说一番,导致她不仅是我同行的伙伴,还成了我免费的向导。

路上的景色真的很美,干净的柏油路不断舒展,行驶的车辆有序前行。绿是整个原野的主色调,铺满高山、平原,让大地充满活力。白云此刻悠闲地擦拭天空,蓝天像被洗涤了一般,一尘不染;路上的蔷薇咧嘴含笑,似乎欢迎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当然,这一切的美好,都被钱姐的坐骑一点点的移步换景。

进入“黄山寨”,我让钱姐放慢了速度,因为要拍一下有标志性的建筑物,证明我们来过。

越过标志物,钱姐说今天我们来的目的是挑战攀登,其余的美景等下山后再一一捕捉。

今天来”黄山寨“玩的人很多,有大人,小孩,有结伴,有家庭组团。琴姐说,上“黄山寨”有两条路可攀登,这次,我们从停车场这边开始,我点点头,说一切听钱姐安排。

上山的每道台阶几乎是石头砌成的,约有一米多宽,石阶两边绿树成荫,鸟鸣不断,这自然的养吧让人心情舒适。

山上的台阶真的很多,一眼望不到头。不过山上每隔一段路就有两条长凳或是亭子,方便爬山人作适时休息。在爬山的过程中,我们休息的很少,因为钱姐时间受限,不得作长久的耽搁。

山上的阶梯,也有木板制成的,因为木板下方的悬空足以证明这段路很陡,木制的台阶和走道有宽有窄,宽处有两米多,窄处勉强只有一米。途中,我和钱姐相互鼓励,几乎用一鼓作气。

来到“飞来石”,钱姐坐在大石上休息。她说今天就止步在这儿,山顶我们是不可能了,因为远眺,山路的陡而峭给人下马威。

听了钱姐的话,只好乖乖的在“飞来石”附近观看风景,顺便拍下“飞来石”和身边的“牧童石”,没想到,拍回来的简介一个字也看不清,这让我后悔当时没有把简介编辑到手机上。

“飞来石”前面还有一个牌子,我好奇的往前挪动了步伐,牌上写着“鲫鱼背”,抬头一看,“鲫鱼背”真不是虚夸,石脊险而窄。”鲫鱼背“上最宽处只有一拃左右,两旁是万丈深渊,看到这一切,我想这里曾经是上山顶的一道拦路虎,让多少人望而生畏。而现在,挨着“鲫鱼背”旁边人工制作了一条木板走道,这可方便了所有的登山者。

路上,我遇见了从山顶下来的游客,询问路况,得到的回答多半是鼓励。

当我一个人开启了探石问路,发现没有钱姐说的那么陡峭,也没有下山游客说的那么轻松,但有一定的危险性。当我爬到最陡峭的山石,几乎不敢直起身子,坐在石头上呼喊钱姐,邀她一起攀登。钱姐不知道是被我的鼓励打动了,还是她也想挑战自己的不可能,终于,我们在小心翼翼的前提下再一次证实了山那边风景美。

上顶山有一块人工制成的平台,四周有围栏。我和钱姐在喜悦的同时不忘拍摄,当然,也少不了一阵疯狂。

视频里,连绵不断的山像个调皮的孩子踮着脚尖,白云制作的棉花糖让万物都打起来精神,那一刻,仿佛耳边吹的不是风,全是欢笑。

山下的景物跟着视线出发,村庄的风貌,马路的延伸,车子的移动,水库里的游船,无不激活着风景的动脉。

站在山顶,不说等你的风吹到这里。闭上眼,静下心,会感觉前所未有的空……

由于时间受限,我们又得下山,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话真不假,因为下山身子往前倾,眼前没有可抓的支撑物,所以在陡峭处,我们几乎都是蹲着身子一步一步“坐”下来的。

在下山的路上,我拍了上山时没及时看到的牌子,如《周瑜点将台》、《百步云梯》、《白象岭》、《悠然亭》、《别有洞天》,特别是回到停车场原点,还不忘拍一下黄山寨的整体简介,希望下次除了挑战,更多的还有观赏和学习。

(胡德华)

作者:胡德华,女,在枞阳县白梅乡孙畈村委会工作。网名勾尾巴草,喜欢记录生活点点滴滴,爱在静夜里抒写自己的心声。

安徽网铜陵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山寨,下山,挑战,飞来石,钱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