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自有雄心振,立德常将大道扬。且借奖台新起步,再裁夕照作征裳。”
2023年2月23日,对于铜陵市郊区陈瑶湖镇关工委主任凌长龙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当天,他在合肥稻香楼宾馆参加了全省表彰大会,领取了安徽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中共安徽省委老干部局共同频发的2022年度全省关心下一代“十佳五老”荣誉证书,激动地赋下开头的感怀诗句,表示要以领奖为新的起步,建功新时代。
凌长龙卸下陈瑶湖镇纪委书记的担子一段时间后,于2007年接过了陈瑶湖镇关工委主任的责任,他迅速转换角色,突出帮助下一代的主题,任劳任怨,倾情奉献,使该镇的关工工作成为原安庆市和现铜陵市的一面旗帜。
情牵留守儿童
陈瑶湖镇中心学校五年级学生凌某,父母一直在外承包土地种田,他由祖父照看,从四年级开始逃学。凌长龙知道后急在心上,他利用和孩子同姓,和孩子祖父同辈的身份,经常上门与孩子谈心,引导孩子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帮助孩子的祖父管生活管学习,协助班主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曾经连续两个星期,守在孩子可能逃学的路口。现在,凌某不逃学了,上进心强了,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第一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他曾3次对全镇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摸底;在全市率先建起了留守儿童之家;积极建议镇党委和15个行政村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领导小组”;总结推广了留守儿童代理家长责任制和“五个一”关爱制度;发动222名“五老”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结对帮扶736名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再没有逃学、辍学和打架斗殴现象发生。
心暖社会孤儿
凌长龙疼爱孤儿,他说:“孤儿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我们要用心去爱他们,使他们感到虽然失去家庭的温暖,却深受党的温暖、社会的温暖。”
孤儿张某某,由住本镇前河村的舅母收养,其舅母家条件较差。凌长龙与张霜天非亲非故,却对他倾注无限爱心,通过个人关系,联系到安庆石化工会,该工会每年对张某天慰问600元现金,两年添一套夏天新衣、一套冬天棉衣。凌长龙又联系民营企业老总汪会林,每年资助500元,放在班主任处,解决他上学吃饭等问题。这些慰问金和资助款,在凌长龙的敦促下,坚持了9年,直到张问天高中毕业。
花山村周某德,亲生父母去世后,被人收养。2017年,养母病故,2018年养父又遭遇车祸成为植物人,不久也去世了,周某德再度成为孤儿。凌长龙知道后,立即赶到花山村,会同该村书记、主任,就近将周某德安置在其亲戚家,并找相关单位,为他落实孤儿救助政策,每月解决生活费900余元,使周德德生活有了保障,没有辍学。当年年底,天降大雪,凌长龙自掏腰包,为周某德送去棉衣、棉鞋,村干部打趣说:“老书记雪中送棉衣,小德德身暖心更暖。”
爱洒贫困学子
凌长龙每年主动开展捐资助学工作,帮助贫困学生,他认为,一次微不足道的帮助,往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为此,他报请镇党委批准成立了全市第一个乡镇关工委关爱团,吸收了7名有经济实力,乐善好施的企业老总参加。
每年七、八月份,正是炎热季节,却是凌长龙最忙的时间。他要走乡村、跑学校、访农家,了解当年有哪些孩子考上了大学,有哪些家庭困难凑不齐学费,再组织捐款。每年捐款,他先拟好捐款人名单,一个一个地跑,一家一家地到,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苦口婆心,好言好语。为动员一位老总结对资助一名贫困大学生,他6进经理室,终于感动了那位经理,承诺每年资助6000元,帮助孩子直至大学毕业。
凌长龙是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在当地有影响,但他很少为人写字,为了贫困学子,他一改常态,先后为5位老总写过字。
龙王咀村小学生王某晨是一个困难家庭的孩子,有一年突发疾病,缺钱医治。凌长龙立即在机关、企业、学校组织募捐,并带头捐出500元,很快掀起了捐款献爱心热潮,共捐款8310元。他和镇关工委其他领导一起,及时将捐款送到王星晨家中,使小晨晨得以顺利治疗。
从2007年开始,15年来,凌长龙凭着一颗心、一双腿、一张嘴,先后组织捐款523000元,帮120名家庭困难的学子圆了大学梦;捐助中小学、幼儿园贫困生和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218人次,捐助金额163800元,累计686800元,平均每年4万多元。这些钱不仅“含金量”高,“含情量”更高。
凌长龙曾在在《中国火炬》2014年12期上发表诗作《“五老”赞》,以凝炼的笔调深情地抒发了作为关工人的“五老”情怀:“春夏秋冬不计年,亲和面善广结缘。兴来不觉奔波苦,一往情深大爱传。” (周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