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三农”难题 助力乡村振兴​​——枞阳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调研汤沟镇农业合作社

安徽网铜陵消息  4月21日上午,枞阳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徐国开和副会长疏义国率农业农村组相关专家赴汤沟镇天定圩农业合作社和友谊水稻合作社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农业合作社、与社长和农技站长座谈交流等方式,聚焦小麦、油菜田间管理和接茬作物的耕种及农业抗风险能力建设,为乡村振兴发展问诊把脉。

据了解,两个合作社种植小麦4000亩,油菜1020亩,龙虾1300亩,夏季以糯稻种植为主。天定圩农业合作社社长刘正社坦言:“近两年连续高温热害导致水稻减产,合作社亏损,靠光种植糯稻销售的老路不行了。”在小麦、油菜种植基地,农技专家现场测算,受干旱影响,小麦、油菜产量不高,较丰产年减产2-3成,且小麦仍存在赤霉病、锈病等病害的侵袭危害,专家们当场提出防治措施。

调研中发现,当前农业发展面临三大困境:一是生产模式粗放,农业科技应用率不足40%,灾害预警和防控体系不健全;二是从业者老龄化严重,务农人口平均年龄达58岁以上,新型职业农民缺口达70%;三是产业链条短,80%农产品以原粮形式进入市场,其附加值严重流失。

通过与刘正社、钱友两位社长和农技站长等深入交流,对他们“稻-虾”、“麦-稻”、“油-稻”等种养、复种方式,带动近百户村民增收表示赞许。“需要建立职业农民认证制度,让会种地的人有尊严、有保障。”汤沟镇农技站长王自加的建议引发共鸣。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通过社保补贴、职称评定等政策吸引青年返乡。同时要延伸产业链,通过深加工,可使农产品亩均收益提升40%以上。

春耕时节话振兴,田野处处涌新潮。随着2.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启动,汤沟镇正以科技强农、改革活农、产业富农的“组合拳”破解发展难题。这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深刻变革,正在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通讯员  方国红)

安徽网铜陵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油菜,农业,小麦,合作社,农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