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医生,我这两天身体不舒服,一直上吐下泻,今早起来还是没有好转迹象。”早上8点刚过,在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会宫镇卫生院建设村卫生室,大学生村医张中一边听着村民诉说症状,一边仔细诊断,“可能是诺如病毒感染,给您挂点水,回家后要做到饮食清淡。”
过了一会儿,不少村民陆续来到村卫生室看病开药。一直忙到中午,张中才得空休息。“最近有类似症状的人很多,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还是得提醒村民多加防护。”张中说。
殷云飞/摄
2023年7月,24岁的张中从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通过安徽省的定向培养计划,回到自己家乡开始了村医生涯。“从小就在农村长大,感冒发烧啥的都是村医看好的,所以我一直想成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张中说,“虽然村里的环境比不上大城市,但能为乡亲服务,特别有成就感。”
尽管初到岗位的张中信心满满,但“挫败感”随之而来。
“刚到卫生室,没有村民找我看病,觉得我太年轻,不信任我。”张中回忆,有一回,其他两名医生都出诊了,村卫生室里只剩他一个人,这时来了位老人,张中主动迎上去询问情况,可老人却一言不发,就这样等了好久,直到其他村医回来,老人才愿意就诊。
“村民不愿找我,可以理解。一是因为我刚毕业,缺乏经验,村民对我的医术不信任。另外,大家对我也不熟悉,有距离感。”面对困难,张中并没有气馁。
为了与村民尽快熟络起来,张中主动上门,与村民唠家常。“建设村是外出务工大村,村里基本都是留守老人。”张中说,“很多老人因为腿脚不便,前往村卫生室存在困难,我就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让他们有事跟我联系。”
后来,只要一个电话,张中就会骑上自己的电动车,为老人提供“车接车送”服务。慢慢地,这位勤快的小伙,开始走进村民的心里。
作为一名年轻村医,如何能够尽快提升自己的医术?除了看书,跟着老村医学习经验,张中还获得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2023年,我国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并出台配套政策,从编制保障、继续教育等方面对大学生村医给予倾斜。根据相关政策,去年枞阳县安排张中等大学生村医前往枞阳县人民医院进行了一个月的学习,由资深医师带教。从规范病历书写,到心血管疾病等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段经历为张中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有一回,一位老人在家属的搀扶下来到村卫生室,觉得身体难受,想输液缓解一下。经过仔细观察,张中觉得有些不对劲,询问后了解到,原来老人是心脏不舒服,张中拿出听诊器,认真听了好几遍。“因为我在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学习过,听诊后再结合其他症状,判断老人可能是房颤,这时候输液有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由于村里条件有限,采取相关措施后,我就建议家属赶紧带着老人去大医院就诊。”张中说,“在县医院学习的时候,接触了许多村里没见到过的病例,回来后为村民服务更有底气了。”
去年,在专项计划政策的支持下,张中通过入编考试,成功拿到会宫镇卫生院的编制。“乡聘村用,解决了大学生村医的身份问题,同时工资福利都由县财政保障,这既增加了大学生村医的职业荣誉感,也坚定了他们扎根基层的决心。”枞阳县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徐国明说。
“入编前每月只有2000元的补贴,现在一年下来,收入能有6万元左右,我很满意。”张中说,“现在还有不少人来问我大学生村医是怎么考的,这个岗位的吸引力正在逐步提高。我也会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好村民健康的守护人。”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田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