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汤沟镇先进村:老纺车“纺”出民族情怀

安徽网铜陵消息  走进枞阳县汤沟镇先进村民族展示馆,有架老式纺车,这是先进村组建展馆时,所征集的一件饱含岁月印记的纺车安静地置于展台中央,是该镇明星村陈小贤自愿捐赠的,她说,这台纺线车跟了我十几年,当时生活条件并不好,2007年刚嫁过来不久,很不适用这里的生活,是乡亲们的无私照顾和帮助,手把手教我纺线贴补家用,满足当时的生活需求。

当听闻先进村正在筹建民族馆,希望留住并展示本民族的历史记忆与传统技艺时,陈小贤心头一动。她深知纺车不该只属于她一人,它承载的不仅是个人记忆,更是布依族家女子代代相承的坚韧、勤劳与巧思。几番思量,她毅然决定将这件视若珍宝的“老伙伴”无偿捐献出来。

如今,那架承载着陈小贤青春记忆的祖传纺车,安然陈列在村民族展示馆最醒目的位置。每当有参观者驻足,村讲解员总会深情地讲述它背后的故事——一段关于无私的馈赠,关于技艺的复苏,关于一个布依族家女儿如何用她纺出的线,串起了一个村寨共同致富的希望,最终赢得民心所向的历程。它静默无言,纺轮上缠绕的丝线仿佛从未停歇,仍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份源自心底的真诚奉献与实干担当,终将如这坚韧的丝线,织就人与人之间最牢固的纽带,纺出属于整个集体的、更加辽阔丰饶的明天。其实,纺线原料与工具并不复杂,一团棉花,一个筛子,一个撮板,一个圆形木棍,一台手摇纺车和一只小木凳足矣。这不仅仅是一件生活工具,更是一个家族、一个民族记忆的鲜活载体,无声地“纺”出了浓浓的桑梓情与民族根。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了传承“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希望纺车引导更多人理解这样的农耕文化。纺车虽然常见,但每个地区各有各的特点,可以反映出各个民族地区独特的一些农耕文化。如今!这台老纺车,正以其独特的方式,继续“纺”着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之线,就是守护我们乡村振兴最深厚的文化根基。”(通讯员 吴继华 朱文州)


安徽网铜陵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民族,先进村,纺车,陈小贤,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