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铜陵消息 2025年4月10日,殷光华先生丙烯画作品展在黄镇图书馆举办。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峰致辞,副县长方学力颁发捐赠证书,县领导付和平出席活动。
据悉,这是时隔11年后,殷光华先生画作再次在枞阳县黄镇图书馆开展。本次画展多了一个环节,殷光华先生将之前展出的“枞阳印象”作品及多年创作的浮山系列画作,无偿捐赠给黄镇图书馆,作为地方文化资产永久收藏。
活动由中共枞阳县委宣传部、枞阳县文化和旅游局、枞阳国有资本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黄镇图书馆承办,县委史志研究室多次对接联系,共展出殷光华先生以浮山独特的自然风貌与摩崖石刻文化创作的丙烯画作品一百余幅。活动以艺术为媒,展现浮山自然人文之美,弘扬枞阳厚重文化底蕴,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吸引了众多市民、艺术爱好者及媒体关注,近距离感受艺术与自然的共鸣。
吴峰对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说,殷光华先生的“浮山组画百图”,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巅峰之作,更是枞阳文化传承的立体档案。这些作品以丙烯画的独特语言,将浮山的火山岩地貌、摩崖石刻、三祖禅寺等自然人文景观凝练为视觉史诗,让沉睡的“地质教科书”焕发出时代光彩。殷光华先生将“枞阳印象”系列作品捐赠给黄镇图书馆,这是继2014年“情系家乡”画展后,再次以艺术反哺故土。这批作品将成为枞阳公共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可通过巡展、研学等形式,服务全民美育。他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艺术是时代的镜像,今天的枞阳,正以文化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他希望更多像殷光华先生这样的枞阳儿女,以艺术创作记录家乡巨变,用作品传递“崇文尚读、敢为人先”的枞阳精神,共同书写文化浮山、诗意枞阳的时代华章,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中展示“枞阳厚度”。
殷光华在现场致辞中深情地说道:作为一名走出枞阳40多年的游子深感欣慰,这是用辛勤汗水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是对家乡深情的回报。他从2010年起,6次登上游山,收集了千余幅素材,前后创作了水彩画、速写画、丙烯画作品160多幅,其中多幅作品还参加了上海、广西、福建等地的美术作品大展,这次展出的作品大多是用丙烯颜料创作的浮山风景,因场地的关系,只展出了其中的60余幅。最大最长的一幅有两米多,是在一百多张资料的参考下、历时一个多月创作而成的。用丙烯这种有特色的颜料来表现这火山奔腾而去、奇景扑面而来的浮山,是材料的最佳选择。
在2014年的第一次画展后,他将其中的枞阳名人木刻肖像作品15幅捐赠给黄镇图书馆,这次又捐赠给黄镇图书馆“枞阳印象”和“童年记忆”共37幅画作。“枞阳印象”是水粉画,描绘的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上枞阳面貌。第二部分“童年记忆”是水墨淡色画,所有作品是在没有任何影像和资料的情况下,通过回忆与想象创作出来的,其中最大一张全景图,将县城的主要建筑和场景基本复原。由于当年为了报考艺术院校的需要,他身背画夹,长年奔走于厂矿码头、商店菜场,穿梭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和机关民宅写生作画,对这座当年东西不足两里、南北仅有一公里的古老县城了如指掌。为了留下永恒的记忆和历史资料的对比,他前后用时500多天创作了这批作品。在创作中,难度很大。有的甚至画了三遍之多。在创作这组作品的同时,他又画了儿时的记忆18组,让那时儿童生活呈现在现今人们的面前。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枞阳变大了,长高了,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对比这些作品的场面,他由衷地感到,成绩来之不易,幸福生活应该珍惜,未来还要更加努力。2014年这批作品展示过后,获得很大反响,也有企业和个人想出资收藏,他都一一谢绝了他们的善意,觉得创作得十分艰辛,还是自己保管收藏为好。十多年来,对这组作品,他反复进行了思考,并与家人多次商量,最后还是决定无偿捐给家乡,让其发挥更大的艺术和社会效益。现在这批作品由黄镇图书馆典藏,并安排适合的场地永久陈列,这应该是作品最好的归宿。艺术能让大众从中认识美、欣赏美、享受美。他希望通过这次展示活动,能为家乡的文旅事业、为家乡的文化艺术发展做出点滴贡献。
殷光华从小在枞阳长大,他小学和高中的学习生涯都是在枞阳度过的。1984年毕业于安徽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在艺术道路上经过30多年的学习与探索,他由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师成长为艺术成就卓然的水彩画家,他多年从事美术教育和水彩艺术创作工作,用近二十年时间创作的《圆木系列》组画,以其自身的人生阅历和独特的艺术视角,运用超写实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人与自然的深刻哲理关系,进入国展系列。曾获上海市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上海市黄浦区第二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全国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等荣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通讯员 方千 方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