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华使馆奏响“枞阳大鼓书”文化强音

“咚!锵!”3月25日午后,贝宁驻华大使馆内气氛热烈非凡,“唱响非遗 传承中华”非遗文化走进大使馆活动在此启幕。69岁的“枞阳大鼓书”传承人吴福东,手持鼓槌与快板,以一曲《中国桐城六尺巷》惊艳开唱,将“让他三尺又何妨”的东方处世哲学化作灵动音符,瞬间点燃全场激情。

演出前,吴福东轻轻摩挲着那副包浆发亮的快板,眼中满是感慨:“四十年前,我在村里说书,台下听众寥寥无几。谁能想到,如今我竟登上了驻华使馆的舞台,这一切仿若梦幻。”谈及此次演出,他目光灼灼,言语中满是担当:“这次活动邀请了全国各地特色非遗传承人,我有幸参与其中,向外国友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这既是无上的荣幸,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表演正式开始,吴福东气定神闲,一声 “邻以和为贵——” 如洪钟般震彻全场。他左手快板急促敲击,节奏激昂;右手鼓槌上下翻飞,韵律明快,将清代张英“让墙”的故事演绎得栩栩如生。当唱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时,鼓面声响如雷,快板舞动似风,现场掌声雷动,外交官们不禁欢呼“Bravo”,对这精彩表演赞叹有加。

贝宁驻华大使馆参赞巴迪巴・田度手持相机,全身心投入,时而迅速抓拍精彩瞬间,时而不自觉地随着节奏点脚:“太精彩了!此前对中国大鼓书了解少,今天彻底被征服,真心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高质量的文化交流活动!”



其实,这场备受瞩目的“破圈”演出,缘起于数月前。彼时,贝宁使馆文化专员在抖音刷到吴福东于田间的表演视频,被深深吸引,当即决定邀请他前来使馆演出。为此,使馆精心布置,特意摆放了中国刺绣等非遗佳作,营造出浓郁的文化交流氛围。

演出结束,散场之时,外国友人纷纷围拢过来,虚心向吴福东“拜师学艺”。他耐心传授打鼓窍门:“打鼓讲究刚柔并济,恰似‘大事化小’的处世智慧。” 众人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六尺巷精神’与我们非洲的‘乌班图’精神是一样的,人类本就应和谐共处!” 趁着间隙,有人试着用刚学的枞阳方言唱起鼓词,吴福东立刻默契地打起快板呼应。

枞阳大鼓书扎根枞阳,历史悠久,承载着当地百姓的生活记忆。其道具简单,仅一面鼓、一副夹板。其中,三块夹板寓意桃园三结义,一百零八颗鼓钉象征水浒一百零八将,鼓架的六根竹棍、三个脚则纪念杨六郎把守三关,每一处细节都蕴含深厚文化底蕴。表演时,艺人说唱结合,以唱为主,既有固定鼓词,也可即兴发挥,为观众带来别具一格的视听盛宴。

作为市级非遗传承人和党的理论政策百姓宣讲员,吴福东的手机里存着上百段田间表演视频。从新编《四书五经》到《乡村振兴谱新篇》,这位被网友誉为“非遗摇滚巨星”的老人在抖音坐拥十万粉丝。但在他心中,此次使馆演出无疑是人生的高光时刻:“以前认为大鼓书难以走出皖南山区,如今它竟要迈向世界舞台了!”

“鼓点就是世界通用语言,这次‘文化带货’,让传统文化当了一回出色的外交官。” 吴福东擦拭着汗湿的快板,笑容满面。他的这份坚守与匠心,收获了珍贵回响——贝宁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迪卡・詹姆斯亲自为他颁发“非遗国际传播使者”荣誉证书,并诚挚表示:“中国传统艺术魅力无穷,期待未来能欣赏到更多中国非遗精品,也盼望中非在文化领域开展更多交流与合作。”

暮色渐浓,吴福东小心翼翼地打开贴着胶布的乐器箱,仔细收拾起陪伴自己40多年的鼓和快板:“这些老伙计跟了我大半辈子,今日陪我闯荡国际大舞台,让世界领略了安徽非遗的独特魅力。” 他感慨道,此次枞阳大鼓书走进贝宁驻华大使馆,是一次极为成功的文化交流实践,成功架起一座跨越国界的文化桥梁,让安徽非遗文化在国际舞台熠熠生辉。展望未来,他满怀期待,盼望着枞阳大鼓书能与世界各地传统乐器同场竞技,用古老的节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

来源:铜陵新闻网 记者:李莉

安徽网铜陵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枞阳,非遗,快板,大鼓,吴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