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新闻网讯 (记者 孙照柱)龙跃千年古镇,桨声激荡澜溪。2025年长三角龙舟邀请赛暨第二届安徽铜陵大通古镇龙舟赛虽已落幕,但却在这座千年古镇留下了阵阵“涟漪”。这场集竞技激情、非遗韵味、美食集市与夜经济活力于一体的“龙舟”盛宴,不仅焕发了传统龙舟文化的璀璨魅力,让游客在激昂的鼓点与翻飞的桨影中沉醉于古镇的独特风情,更以“龙舟”为纽带,有力促进了古镇与长三角地区的融合发展。
赛出“自豪感”
6月下旬,长三角3省1市23支龙舟队、300余名健儿在东祠堂湖集结,联手上演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水上交响”。这其中,最为开心的人要数大通镇龙舟队队员潘浩然了。
“只要拿起桨,浑身就感到特别的兴奋!”此次赛事中,大通古镇龙舟队收获区、市、省“三连冠”,潘浩然满心喜悦,对家乡的龙舟文化满怀自豪,“‘同舟共济、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正是激励我们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江苏苏州龙将366教育龙舟队荣获亚军,同样激动人心。“划龙舟是集体运动,所有人都为了荣誉而战,我们为自己的表现感到非常骄傲。”该龙舟队的18岁小将李培琳,对大通镇宛若仙境的赛场环境和浓厚的龙舟文化底蕴赞不绝口。
民谣“初五驾龙舟,人人乐悠悠;鼓声震天外,竞渡鹊江头”在大通古镇流传甚广,妇孺皆知,传唱不衰。大通古名澜溪,滨江含湖,建镇千年,奔腾不息的长江水承载着龙舟的深厚情愫,曾在古镇鹊江上举办的“鹊江龙舟赛”入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通龙舟能够传承上千年,根子就在于,它是全民运动。”大通龙舟协会会长张胜保如是说。自幼目睹大人们赛龙舟的英姿,长大后每逢龙舟赛,他总是第一个踊跃报名,对龙舟怀有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感。他认为:“此次比赛获得的荣誉,将进一步激发更多青年投身这项历史悠久的运动,共续龙舟辉煌!”
嗨出“新高度”
水上飞人炫技惊险,黄梅戏联唱悠扬,鱼灯摇曳生姿,画舫翩跹如画……6月20日晚,一场集传统非遗与现代演艺于一体的沉浸式演出,惊艳四座、美不胜收,引得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精彩的瞬间。
“白昼时分,龙舟赛激情如火,令人血脉偾张;夜幕降临,非遗表演精彩绝伦,使人久久不愿离去,整天体验堪称一绝!”游客倪小红表示此次龙舟赛给她留下深刻印象。
赛事期间,大通以龙舟为纽带,推出了多彩非遗市集、美食集市及民俗演艺区,并设计了水上捉鸭、火壶特技等趣味游戏,以及真人NPC探险活动等,通过“龙舟+”推动实现从破浪到“破圈”。
绵绵阴雨阻挡不了观众的观赛热情。活动三天,累计吸引了近10万游客现场观赛,线上直播观赛人次也突破60万。
赛事不仅吸引了大量人气,更为当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商业机遇。为接住龙舟赛这波“流量红利”,大通镇“澜溪上”民宿选择提前开门迎客。
该民宿临江矗立,将古典怀旧风情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成为古镇又一个网红打卡点。“大通古镇的旅游资源丰富,龙舟赛期间入住的游客,不仅看龙舟赛兴趣高涨,还乘船过江前往和悦洲,逛老街、观江豚,无不是满意而归。”“澜溪上”民宿负责人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拥抱“长三角”
长三角龙舟邀请赛的成功举办,是大通古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对龙舟精神的追求,更是对区域交流的奔赴。
近年来,大通镇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主动靠上去,积极融入,并借鉴江南古镇的成功保护经验,全面推行“生态立镇、文化兴镇、旅游带动、商贸繁荣”发展战略,积极修缮保护古建筑,大力推进祠堂湖基础设施改造、澜溪山庄锦江集团非繁城品酒店等关键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大通龙舟赛”“白姜文化季”等特色文旅活动,并于去年10月成功承办第五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有效地拉近与长三角城市间的“距离”,也让这座千年古镇焕发新生机与活力。
“我们将以‘龙舟’为纽带,进一步挖掘古镇魅力,主动对接长三角城市群,策划系列龙舟赛事,将这一特色元素打造为大通的标志性IP,吸引更多对大通、对龙舟感兴趣的游客过来游玩,为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旅体产业蓬勃发展增添强大动能。”大通镇副镇长张传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