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新闻网讯(记者 姜蕊)“以前觉得建筑就是冰冷的混凝土,现在才发现这里的每道工序都充满温度。”日前,在郊区新能源汽车创新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头戴安全帽、身穿反光马甲的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薛思恒感慨道。这个来自河北秦皇岛的“00”后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和人生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安全帽要系紧下颌带,反光背心必须全程穿戴……”在当天“工地课堂”活动现场,项目技术负责人首先对参加此次见习活动的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了严格的安全教育。随后,学生们分组参与了图纸识读、钢筋绑扎等实操训练。
在钢筋绑扎区,薛思恒一边看着施工人员绑扎的手法,一边认真记录其中的诀窍和注意事项。随后,薛思恒在尝试了十余次后,终于完成了第一个符合标准的钢筋节点绑扎,实现了从“纸上谈兵”到“实战实操”的蜕变。
此次活动是市建工局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尝试。该局联合建筑业协会创新推出“工地课堂”模式,将传统的见习活动升级为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往我们主要通过观看视频、虚拟仿真等方式让学生熟悉了解建筑行业相关知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气工程系建筑教研室主任左斌峰说,通过“工地课堂”这种形式,有助于帮助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上午的“工地课堂”,薛思恒和同学们的安全帽上沾满灰尘,但他们的眼神中却闪烁着收获的喜悦。“今天才真正明白,一砖一瓦都凝结着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学生们表示,这次见习经历更加坚定了他们成为优秀建筑工程师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