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新闻网讯(朱敏 丁晴)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帮助企业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根据市委市政府“营商环境深化年”“民营经济提升年”工作部署,日前,我市印发《关于优化调整2025年铜陵市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包保重点企业名单的通知》。
据悉,此次对原有包保体系进行网格化重塑升级,明确全市26名厅级领导对口联系企业86家,344名县处级干部常态化包保企业688家,保障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以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断擦亮“铜”心助企服务品牌。
强化统筹协调,构建分级帮扶体系。通过建立“网格化”包保体系,与重点企业“点对点”结对,精准宣传涉企政策,用心倾听企业诉求,积极解答企业疑惑,用力解决企业难题;全面梳理全市“四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微企业、GDP核算涉及的所有行业样本企业及统计监测正常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等,分县区建立在册经营企业库,进行全覆盖联系服务,实现“企业吹哨、干部报到”。
明确任务要求,聚力提升服务效能。各包联干部通过实地走访、云端推送、专题解读等形式,动态宣传中央及省、市惠企政策,建立“政策匹配-申报辅导-跟踪落地”全链条服务机制,引导帮助企业用足用活用好政策,推动“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聚焦“访前-访中-访后”三环节,实施“三清三问三解三办”工作法,切实增强服务针对性和企业获得感;打造“干部前端服务+单位后台支撑”联动模式,常态化更新发布涉企政策解读、包联企业工作内容、服务事项办理流程等。
完善机制举措,高效破解发展瓶颈。明确包联干部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或线上沟通,既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秩序,又确保政企沟通不断线;简单问题现场协调解决,复杂问题指导企业通过省为企服务平台提交,由市营商环境办组织专项研判、定向交办,形成“收集-办理-反馈”工作闭环;市营商环境办建立企业诉求动态管理台账,实施企业诉求“对账”,全方位展现诉求内容、收办来源、责任单位、办理进展、存在问题等,对未结事项明确责任时限,办结销号开展成效核验,确保每个问题“挂号有记录、处置有节点、办结有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