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软硬”并进,资源型城市蝶变新生

铜陵新闻网讯(朱敏)铜陵,以铜得名,因铜而兴,是长江畔的千年古铜都。李白曾在此描绘“炉火照天地”的采铜盛景,龙潭肖的灰墙黑瓦间流淌着3500年青铜血脉,天井湖映照着当代铜基地的辉煌。

近年来,铜陵市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打造“文旅+”新业态、新场景,奋力闯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2024年,铜陵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6.4%,居全省第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4%、73.2%,均居全省第1;参加省开工动员项目开工率、纳统率、投资完成率分别居全省第1、第4、第4;14项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再创历史新高。

铜陵何以能?动力从何来?后劲怎么增强?

促“产业”转型,绿色发展聚链成群

“哐哐当当、轰轰隆隆的挖山采石声,常年响个不停。灰尘到处飞,家里一年四季不敢开窗。”过去,采矿带来的污染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要走出一条不唯铜、延伸铜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循着这样的思路,铜陵市跳出既有格局,决定用“产业转型”撕开遮蔽在城市上空的“雾霾”。推动铜产业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构建“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社会大循环”的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同时,一手抓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一手抓新兴产业“强筋壮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熔铜、电解、剥离,一片片薄如蝉翼的铜箔从安徽铜冠铜箔集团股份公司全自动生产线下线,铜箔厚度仅3.5微米。“此前这种应用于5G通信领域高频超低轮廓铜箔的生产技术被国外垄断。我们与下游企业合作,实现了技术突破,解决了关键难题,为国产替代提供了有力支持。”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贾金涛拿起一片样品介绍道。

打破“单一经济”桎梏,打造新增长极。如今,铜陵有色集团集先进的闪速熔炼、闪速吹炼、智能数控吹炼等各类成熟冶炼工艺技术于一体,铜冶炼综合能耗、硫捕集率等多项生产技术指标在国际领先。前不久,铜陵有色金新铜业分公司铜基新材料项目成功点火投产,采用世界先进的制造技术,建设熔炼、电解、铜材加工等主工艺工程及环保、动力等配套工程,年产50万吨高端铜材及黄金、白银等副产品。

妙棋一着,满盘皆活。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去年,铜陵国家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营收增长超15%,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值跨上百亿元台阶,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增长超80%;近年来,铜陵市7次荣获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优秀,连续3年获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优秀。

筑“营商”洼地,“一诺千金”引客来

谁会想到,一个民营企业家开始热衷于为地方招商了!因为他觉得这个地方好。

安徽陆科光电公司董事长刘根是一名“新铜陵人”。在铜创业多年,在各部门关心和帮助下,他先后解决了自主研发、创业场地、人才引进等难题,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开启了快速的发展进程。如今,刘根不仅完全融入这座城市中,还招引来了铜陵全聚禾半导体公司、安徽威可特科技公司等5家企业。

刘根颇有感触地说:“政府部门把我们当成朋友和亲人,一心一意地帮企业解决难题,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政商关系清上加亲、越清越亲,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铜陵、扎根铜陵。”

近日,年产2.5万吨高电压大容量变压器用电磁线、年产6万吨汽车紧固件、电池模组金属结构件制造项目陆续签约……

与“新朋友”初次结缘,跟“老朋友”再次握手,都是对铜陵全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的最大肯定。这座江南小城,有何魅力吸引企业集聚于此?

“专班团队一次次来到企业,倾听我们需求,及时解决问题,暖心服务令人感动。”这是来自安徽华建商品混凝土公司负责人的一封感谢信。企业需要时“有呼必应”,企业不需要时“无事不扰”,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此理念下,我市以突破性思维引领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努力创造更大比较优势。

铜陵市在全省首家编制民营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首家编制并运行民营经济指标监测体系,首家出台《铜陵市企业突出贡献人才VIP服务卡制度》,首创企业诉求闭环管理、全程响应、说“不”提级等机制,自主研发上线涉企服务综合平台——铜陵“政企通”,在全省率先实现政策“免申即享”。同时,搭建“铜商会客厅”平台,由市领导主持召开,邀请经营主体、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参加,通过线上平台、线下办公渠道广泛收集企业诉求,常态化问需于企、问计于企,更好把党委、政府干的事精准对接企业盼的事,努力打造“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一流营商环境。

引“文旅”活水,激发消费新活力

又是一年春草绿,最美人间四月天。

走进永泉小镇,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山间的清风、溪流与鸟鸣,每一块石板路、每一扇雕花窗棂,都将江南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凤凰山脚下,沿着曲径漫步,只见红、粉、白等各色牡丹竞相绽放,将春日的山川阡陌装点得格外美丽;随着暮色初临,犁桥水镇华灯璀璨、流光溢彩、人声鼎沸,非遗传承人耍着打铁花传统表演,桨声灯影映衬着小桥流水,好似“清明上河图”映入现实。

这个春天,铜陵解锁春日文旅的无限可能。从观光到体验,从看景到入景,铜陵核心景区热度领跑,家庭游、近郊踏青需求旺盛,长三角及省内周边客源占比显著提升,文旅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清明假期,铜陵重点监测的20家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5.78万人次,同比增长36.24%。

从“诗和远方”到“经济新引擎”,铜陵文旅“蜕变”路上的每一个脚印清晰可见,勾勒出古韵新风的文旅融合新画卷。

近年来,铜陵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文旅资源,加快培育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良性互动,持续挖掘铜陵文化特质,激活自然人文资源,打造长三角特色休闲旅游目的地,助推“创意”变“效益”、“流量”变“销量”。

有灵气、有温度、有故事、有活力的铜陵城市形象,需要细致入微经营。文旅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文旅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更在于文旅服务的不断升级。如今的铜陵,一面是从工业发展生长出的坚硬“铜骨”,一面是在文旅融合中绽放的柔软诗意。

要说铜陵到底是一座什么城?一千个人也许会有一千种答案。不论是铜都,还是工业之城、文旅之城、智慧之城,它的底色永远是改革创新。当春夜的露水浸润青铜雕塑的基座,那些曾深埋地下的矿层,正化作托举“新生”的磅礴力量,书写这座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

安徽网铜陵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企业,铜陵,铜陵市,营商,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