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西湖湿地:群鸟翔集绘就生态画卷

众多鹭鸟在西湖湿地鸟岛上栖息。记者 过仕宁摄

铜陵新闻网讯(记者 姜蕊)4月13日清晨,此起彼伏的鸟鸣声交织成西湖湿地春日里的“交响曲”。湖面上,一群群鸟儿或振翅高飞,或低头觅食,与吐露新芽的芦苇相映成趣。这幅生态画卷正是近年来市建投公司做好西湖湿地生态建设管理的生动注脚。

观鸟塔上春意闹

当日,西湖湿地工作人员齐继泽骑着电瓶车像往常一样环湖清扫路面,迎面驶来的“观鸟专线”观光车上司机与他熟络地打起招呼。自2016年开园起,齐继泽便一直在这里工作,用他的话说,公园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用心呵护的家人,“这些年,公园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鸟儿将咱们这作为迁徙的重要补给站和栖息地。”

一辆辆观光车载着游客前来观鸟,大家耳畔不时响起清脆的鸟鸣声。登上六米高的观鸟塔,春风裹挟着草木清香扑面而来。摄影爱好者周先生正架着长焦镜头捕捉精彩瞬间,“听!芦苇丛里有小雏鸟在叫,估计是今年新孵化的。”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几只白琵鹭正在浅滩处优雅踱步,细长的鸟喙不时探入水中。

“嘘!咱们声音小点,吵闹声会惊扰到鸟儿的。”齐继泽向正在观鸟的游客们提醒道,这里不仅是园区的最佳观鸟点,也是西湖湿地保育区,实行“静音管理”,夜幕降临时,路灯会照亮公园的其他角落,但这里保持昏暗的状态,“因为鸟怕声光电,昏暗安静的环境会给它们带来十足的安全感,以便它们繁衍生息。”齐继泽介绍说。

生态改善引鸟“定居”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们用行动来“投票”。乘坐电动游船缓缓驶向湖心岛,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成群的野鸭悠然自得。“看,这群野鸭多么自在。”开着游船的工作人员钱龙文向船上的游客介绍道。

暖阳映照下,湖面波光粼粼,东方白鹳和成群的青头潜鸭、红头潜鸭等翩翩起舞,与芦苇荡、碧波、蓝天勾勒出一幅诗意般的生态画卷。岛屿四周,新生的芦苇已抽出嫩芽,几只苍鹭正专注觅食,另一只夜鹭与它们相对而立,修长的身影倒映在如镜的湖面。“这些贵客不仅来了,而且留了下来繁衍生息,说明咱们湿地生态链越来越完整了。”钱龙文骄傲地说。

“这里以前是田地,公园建成前,通过退田还湖,这片土地保留了下来,除了陆地上原先种植的树木外,这里还补种了10多种绿植。”西湖湿地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保留这里的原生态不被破坏,他们一般不会上岛,游客也只能环岛远眺。

每逢冬日,候鸟便会来此驻足停留,一直待到来年春天才陆续离开。不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鸟儿爱上了这里,并最终选择留在这里“安家落户”。据统计,截至目前,西湖湿地已记录野生鸟类近200种。

精心呵护筑“家园”

迁徙候鸟从“过客”到“居民”的转变,背后是多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守护。

西湖湿地自开园以来,利用人工和绞吸船清淤13271.8平方米,清淤量19109.2立方米,种植芦苇、荷花等水生植物6154平方米,投放25万尾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鱼苗。

“每年冬天,为了迎接候鸟,我们会增加人员巡护频率,在候鸟迁飞越冬季节实行24小时巡护值守,建立了地有人巡、鸟有人管的保护网络。”市建投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公司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增加湿地植被覆盖,为鸟类提供更多食物和栖息场所;加强对湿地周边污染源管控,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的干扰和破坏。同时,湿地与属地派出所、森林公安等保持联动机制,严厉打击非法猎捕野生鸟类行为,形成执法监管合力,全方位为湿地鸟儿们保驾护航。

安徽网铜陵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湿地,生态,西湖,候鸟,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