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特色民俗“圈粉”外国学子

铜陵新闻网讯   (李莉)炒米糖的香味飘起来、竹马灯的锣鼓响起来……12月29日,“赏永泉美景 寻铜陵民俗 过中国大年”活动在永泉小镇热闹上演。20多名来自不同国家的铜陵学院外籍教授、国际留学生在中国民俗文化中品年味、寻年俗,开启“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序幕。

“哇,这就是汉服!真好看!”路过永泉汉服馆,来自厄瓜多尔的留学生贾怡娜被各式各样的汉服所吸引。“我来中国后,一直想体验穿汉服,这次终于如愿了。”贾怡娜一边选着心仪的汉服,一边听着工作人员介绍汉服的小知识和穿法。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和朋友很快就换好了汉服,仔细地装扮了一番,准备开启精彩的民俗文化体验。

“豆浆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走进永泉豆浆坊,一阵阵豆浆香味扑鼻而来,石磨等制作豆浆的传统工具映入眼帘。“做豆浆要经过黄豆浸泡、磨豆、过滤、加热等工序,用石磨磨出来的豆浆更香。”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贾怡娜决定体验磨豆浆,只见她双手握住石磨把手一圈一圈地碾磨,不一会儿,一粒粒浸泡过的黄豆变成乳白色的豆浆,豆香味也随之弥漫在空气中。研磨后的豆浆倒入布中过滤,再经过加热煮沸……一碗香喷喷的豆浆大功告成。“香,很香。”贾怡娜对豆浆的口感赞不绝口。

贴“福”字,是中国春节传统习俗之一。留学生们摩拳擦掌,纷纷拿起毛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福”字和春联。“在铜陵留学的时光里,我们深深地爱上了中国文化,爱上了中国书法,也迫不及待想要感受中国年味!”第一次来中国的坦桑尼亚留学生兰海信心十足,拿起沾满墨汁的毛笔,一笔一画,写下大大的“福”字,在横折竖勾、点提撇捺间体会浓浓年味。

“欢欢喜喜过大年”活动即将拉开大幕,永泉小镇里年味十足,一盏盏火红的小灯笼挂满枝头,与四周青砖灰瓦、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相互辉映,显得格外喜庆。做炒米糖的师傅不停忙碌,手脚麻利,切出来的糖块整齐划一。留学生们挤在摊位前,品尝后不停点头称赞。

午饭时分,大家提着一袋铜钱走进古朴热闹的“江南味道”美食街,炒面、发糕、柴火饭……嗅着美食的香气,辗转于各个商铺之间,逛吃逛吃,年味儿浓浓,烟火气满满。“面好吃,包子好吃,中国美食很多。”兰海说道。

当天,来自阿富汗、巴基斯坦、缅甸、蒙古、坦桑尼亚、苏丹、厄瓜多尔等7个国家的国际留学生或体验了酒酿元宵、芝麻丸等制作过程,或欣赏了永泉忆江南12景,或参观了柴火饭制作、年货展销、义安竹马灯,在中外互动、文化体验、切身实践和欢声笑语中品年味、寻年俗。

近年来,铜陵市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强化龙头带动,打造了永泉小镇、犁桥水镇、大通古镇等一批有文化、有特色、叫得响、能“出圈”的景区。在传统佳节即将到来之际,铜陵市依托龙头景区组织开展此次活动,旨在让外国师生感知徽风皖韵、体验中国风范,营造“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浓厚氛围,同时助力景区拓展影响力、知名度。

安徽网铜陵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