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学会枞阳腔研究分会成立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7月24日,中国戏曲学会枞阳腔研究分会成立仪式在铜陵市举行。中国戏曲学会执行顾问、原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薛若琳、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原《中国戏剧》主编赓续华等来自全国各地戏曲学专家、学者到会祝贺。中国戏曲学会枞阳腔研究会首任名誉会长由徐常宁担任,朱飞跃任会长,李春荣、吴新苗、王丽娟任副会长。

枞阳腔亦称吹拨腔,明末清初期由高腔、西秦腔等融合结合本地俚语所形成。

明末清初,西秦腔等乱弹声腔流入到安徽,受到当地诸腔影响,逐渐衍变,形成徽调主要唱腔之一的拨子。拨子高亢激越,常和当地委婉柔和的吹腔在同个剧目中配合使用,习称“吹拨”。因为它产生和流行在枞阳、石牌(今怀宁)、安庆一带,先后被称之为枞阳腔、石牌调或安庆梆子。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余国章

责任编辑:何薇安徽网铜陵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学会,枞阳,石牌,中国戏曲,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