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
2019年4月3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着眼于营造健康、理性的投资环境,切实保障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正式将每年5月15日确定为“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
这一举措旨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倡导理性投资文化,不断强化投资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全力构建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的新格局。接下来,泰康人寿将带您一同识破常见投资骗局,助力您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投资骗局常见伎俩
伪装专业,暗藏祸心
不法分子精心策划,注册正规公司,完成工商登记、税务备案等一系列流程,表面看似合法合规。他们或打造豪华气派的办公环境,或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宣传和形象包装。通过在高档酒店、写字楼举办投资推介会、讲座,邀请所谓的“专家”“名人”站台助威,展示各类虚假荣誉奖项,让投资者误以为遇到了专业可靠的投资机构,极具迷惑性。
虚构项目,诱惑入局
从看似前景无限的科技研发项目,到号称稳赚不赔的农业种植项目,再到当下热门的数字货币投资项目,不法分子不断变换花样,对投资项目进行精心包装。他们承诺提供担保、回购保障,大肆鼓吹项目低风险、高回报,让投资者在贪念的驱使下,不知不觉陷入他们精心设计的陷阱。
玩弄概念,混淆视听
一些不法分子紧跟时代潮流,利用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兴概念,编造出所谓的新型投资工具。或者以连锁经营、消费返利等名义,吸引投资者参与。他们用复杂的专业术语和看似合理的商业模式,让投资者如坠云雾,难以分辨真假,从而乖乖交出自己的血汗钱。
高额返利,编织美梦
“高额返利”是不法分子最常用的诈骗手段。在投资初期,他们会按时足额支付投资者的本息,让投资者尝到甜头,放松警惕。实际上,他们是在用新投资者的资金来支付老投资者的利息,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迅速转移资金、卷款潜逃,让投资者血本无归。
金融投资防骗口诀
三看
看资质:投资前务必查看机构的金融牌照,若发现资质存疑,一查便能真相大白,虚假机构必然无所遁形。
看项目:对于那些华而不实、空有噱头的投资项目,千万别被其描绘的美好蓝图所迷惑,以免陷入骗局。
看收益:如果投资收益高得离谱,远远超出正常水平,那很可能是陷阱,本金随时可能遭受损失。
三思
思产品:面对陌生的投资产品,如果自己根本看不懂其运作原理和风险所在,那就果断撤离,不要盲目跟风。
思风险:认真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某个投资项目的风险自己根本无法承担,就不要轻易将全部身家投入其中。
思收益:当投资收益过于诱人,超出常理时,要警惕这可能是“馅饼”背后的“飞刀”,随时可能让自己遭受重创。
三不要
不要急:面对投资推销人员的花言巧语,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被他们的忽悠所左右,冲动投资往往会带来严重后果。
不要信:不要轻信所谓的“内幕消息”,即使是熟人推荐的投资项目,也可能存在风险,要保持理性和警惕。
不要贪:贪图高回报是投资的大忌,那些承诺高额回报的投资机会,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很可能让你的血本付诸东流。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让我们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的号召下,共同学习投资知识,提高风险意识,理性投资,守护好自己的财富。(泰康人寿铜陵中支 朱晶晶/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