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铜陵消息 5月15日,铜陵市域产教联合体成立大会暨2025届高校毕业生省级“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大类专项招聘会在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行。市政府副市长杨文萍出席并讲话,省教育厅职业与成人教育处处长饶庆眉出席并揭牌,学院党委书记凌勇出席并致辞,市政府副秘书长江虹主持大会。
该联合体由铜陵经开区管委会、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和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公司三方牵头,联合73家政校企单位共同组建。成立仪式前召开的第一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联合体章程》《建设方案》及2025年度工作计划,确立了"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建设路径。根据规划,联合体将通过建立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广现代学徒制等举措,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
会上,市教体局总督学胡瑛宣读了《关于加强铜陵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杨文萍、饶庆眉共同为联合体揭牌,标志着铜陵产教融合进入体系化发展新阶段。
杨文萍指出,铜陵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成立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职业教育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联合体的成立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杨文萍强调,要提高站位,主动作为。牵头理事长单位要发挥牵引作用,引导成员单位主动融入、强化合作。铜陵经开区管委会要明确政策、出台规划、对接需求。铜陵职业技术学院要结合自身专业建设和业务工作,主动对接联合体成员单位,共建平台基地,分析行业发展形势、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精达公司要带领成员企业全面融入职业教育育人全过程,开放资源、提供岗位。要聚合资源,释放效能。各成员单位要聚拢资源优势,以市域产教联合体为载体依托,健全合作机制。要拓展合作广度,吸引企业入驻和项目落地;要加大合作力度,开展订单式、学徒制人才培育,推动专业与产业、教学与生产对接,共同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要建立机制,强化支持。产教联合体要坚持命运共同体思维,坚持实体化、数字化运行治理,健全“政府统筹、教育搭台、行业指导、校企唱戏”机制,构建新生态,打造成示范平台。各级各有关单位要落实支持发展激励措施,增加政策倾斜力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主动性,合力推动项目实施和工作落实。
凌勇表示,未来学院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全面提升办学层次。落实职教改革任务,争创高水平高职院校和本科职教,推动职业教育升级。二是全面增强服务能力。动态优化专业结构,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等新兴领域专业,精准对接铜陵“1331”产业体系需求。三是深化联合体建设。充分发挥联合体理事长单位和秘书长单位职能,构建政校企行多方交流体系,速推进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与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推广现代学徒制模式,为创建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贡献力量。
铜陵市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蒯正军表示,经开区将立足“聚焦产业需求,构建‘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培养体系” “聚焦协同育人,打造‘校企双元、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 “聚焦成果转化,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全力支持联合体建设。
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孙敏表示,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及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与实习平台;依据企业实际需求向院校提出人才培养建议,确保人才培育贴合企业与社会发展需求;开放企业技术资源,携手联合体科研机构,共同推进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活动现场同步启动职业教育活动周,并举行了合作项目签约仪式,铜陵学院、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铜陵理工学院、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相关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凌勇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第一批特聘专家现场颁发聘书。
参加本次大会的还有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市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联合体有关高校、企业、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的代表,联合体特聘专家、合作项目负责同志,学院党政领导及系部、各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学院学生代表。
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大会同期举办2025届高校毕业生省级“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大类专场招聘会。本次专场招聘会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同步开展,参会企业共计320多家,包含280余家铜陵市企业和40余家外地企业,招聘岗位需求数达7000余个。线下参加招聘会的学生约有8000名,包括学院2023级全体学生、2025届未就业毕业生大学生以及其他地市的高校毕业生和铜陵本地的两所高校、一所中职院校单位。为了营造大学生在铜就业氛围、宣传在铜就业政策,此次还专门设置了7个实习就业政策咨询区,包括:铜陵市人才政策咨询台、征兵工作咨询台、就业心理咨询台、“青年驿站”就业政策咨询台、“职在铜陵”注册咨询台、求职就业心理调适咨询台等。(通讯员 张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