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山下 “筷”乐成长——铜陵市在枞阳县举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暨劳动教育研讨活动    

安徽网铜陵消息  “我的家住在三公山下,山上有万亩翠竹千亩茶,茶香千万家”……

4月17日上午,铜陵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暨劳动教育研讨活动在枞阳县举行。上午,横埠中心学校多媒体教室歌声悠扬、竹香阵阵。这可不仅仅是一节音乐课,而是融音乐、信息、劳动、语文等为一体的铜陵市综合实践活动暨劳动教育研讨活动。活动由枞阳县教研室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吴梅霞主持,各区县综合实践活动、劳动、语文教研员以及全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劳动学科教师近百人参加,活动包含六个部分。

首先呈现的是《情满三公》视频。视频展现了三公山优美的自然风光。横埠中心学校姚明慧老师深情演绎《三公山之歌》,词曲皆为横埠中心学校老师创作,五名学生分别从风景、物产、茶、竹及人物五个方面介绍三公山。视频让学生多维了解了乡土资源,又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打下了基础。

接着是横埠中心学校章敏老师执教《创意做筷子》。章老师从三公特产竹与生活的关系导入,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创意做筷子,随后拓展到筷子的外形及文化含义,再实际动手制作,最后多元评价,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成长。

横埠镇左岗小学张琪老师执教《跟着古诗学写作之三公筷子》。她以劳动课为基础,与学生广泛聊天,聊心情,聊制作,聊细节,聊场面,聊感悟。接着以杨万里的《插秧歌》为支架,引导学生写作“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在学生习作时师巡视指导,最后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较好地建立了“资源——体验——文字”的学习模式。

铜陵市田家炳小学方莉老师作《“在劳动中融合”劳动与德智体美课程融合新思考》微报告。她详细汇报了田家炳小学的跨学科融合理念、实践及思考。

铜陵市建安小学语文学科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负责人、铜官区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兼职教研员佘承智作《具身共生型习作——“研学游”新的实践形态》微报告。报告从基本内涵、三位一体关系、理念思考、课程定位及实践与思考五个方面,阐述了综合性学科的实践及思考。

活动最后,市教科所教研员陆胜勇总结。他充分肯定了此次教研活动的意义,精准提出了完善意见,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铜陵市一直重视五育并举,勇于守正创新。此次活动,学生们感受了家乡资源丰富,学会了多维观察,并亲身体验了劳动,再以文字记录时光体验成长,这种“资源—体验—文字”的综合性跨学科学习模式有效解决了劳动与语文等学科的有效融合。老师们受益良多,加深了对劳动教育课程的认识,掌握了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方法,从而提升劳动教育成效,助力五育并举整体目标达成。(通讯员 臧永)


安徽网铜陵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劳动,活动,实践,铜陵市,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