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关于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

“德以立身,风正为范。”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学校办学能力和水平。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学校监督管理机制,提升教师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的需要。

教师队伍整体良好,但师德师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学校师德师风教育走过场,创新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

二、先进典型宣传方式单一,学校通常采用在教师节前后对获奖教师进行表彰的方式,只有获奖教师和领导参加表彰会,其他教师连一览优秀教师风采的机会都没有;

三、以定性考核为主,考核结果单一;激励措施不足,在评优晋级绩效考核时,学校往往将教育教学成绩摆在第一位.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发现问题不及时,不能将违反师德师风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失范惩处失之于软,学校对师德师风失范的教师只进行内部处理,处罚力度不够;制度制定不符合校情,基本照抄国家、省、市、县的制度,不切合学校实际。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且成效显著,但师德师风失范行为依然时有发生。这说明师德师风建设任重道远,当务之急是创新师德师风建设模式,构建教师“不想失范、不能失范、不敢失范”的长效机制。为此建议:

一、进一步树牢法制理念,努力做到以严的主基调规范师资队伍建设。要以严管带动师德师风建设再上新台阶。突出依法治教,强化教师的法治意识和纪律教育。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系列文件等为重点,提高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规则意识,提升依法执教、规范执教能力。制订教师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体系。强化纪律建设,全面梳理教师在课堂教学、关爱学生、师生关系、学术研究、社会活动等方面的纪律要求,依法依规健全规范体系,开展系统化、常态化宣传教育。加强警示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师德底线。

二、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科学运用师德师风考核结果,并建立完善的师德师风档案;构建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学生评、家长评、社会评的特色考核评价模式,合理设置各类评价的权重,实现师德师风评价主体全覆盖。

三、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工程建设。创新师德师风培训机制、内容、途径和效果,补齐短板,让更多教师“走出去”,实现师德师风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加强师德师风校本培训,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

四、进一步实现学校教育监督公开、透明。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建立学生、家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媒体相结合的监督模式,人大、政协、家长代表进学校,查档案、问师生、访家长,寻亮点、找不足、提建议,全面督查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回应社会诉求,深挖细查教师师德师风失范行为,严肃处理,并及时公示处理结果。个别老师道德败坏、贪赃枉法的事,对这些害群之马要清除出教师队伍,并依法进行惩处,对侵害学生的行为必须零容忍。

五、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正向激励机制。创新师德师风教育模式,组织教师到先进地区实地考察,学习各地师德师风建设经验;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把师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创新开展“最满意的教师评选”“万名教师访万家”“万名教师手拉手爱心促成长”“学身边典型,做师德模范”等系列专题活动,让师德师风教育成为新常态。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通讯员 杨杰  李娅 )


安徽网铜陵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