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领域,麻醉科如同幕后英雄,默默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近日,枞阳县医院麻醉科成功为一例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施行麻醉,再次彰显了其卓越的专业实力和高度的责任感。
凶险病情,挑战重重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节嗜铬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以过量分泌儿茶酚胺为特征。这类患者病情极为凶险,可能出现高血压危象、心血管并发症、高血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手术切除是根治手段,但麻醉和术中触碰肿瘤可能导致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引起血压骤升;瘤体切除后,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下降又会造成血压骤降,甚至引发顽固性低血压,危及生命,围术期死亡率达3 - 5%。
精心筹备,万无一失
患者刘某,49岁,因“心悸”入院,经检查初步诊断为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后病理确诊。术前一周,泌尿外科吴飚主任和齐浓主任邀请麻醉科陈振斌主任共同会诊,提前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和充分准备。麻醉科韦小友、陈振斌主任积极组织科内会诊,反复讨论,制定了详细的麻醉计划方案和周密的围术期预案。
6月21日上午8时,麻醉科陈振斌主任带领科室朱文平、黄乔刚等技术骨干,进行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他们调整好麻醉机、监护仪,备齐升压、降压“双保险”及各类血管活性药物、急救药品和麻醉药品。8:30接患者入手术室后,为患者轻度镇静,进行全面的生命体征监测,并提前穿刺动静脉,建立“生命监测通道”。
临危不乱,精准施救
术中情况正如麻醉预案所料,在全身麻醉诱导、肿瘤切除前,患者血压在10秒内从140/90mmHg骤升至180/120mmHg,心率从80次/分迅升至120次/分;肿瘤切除后瞬间,血压突降至70/40mmHg。面对这一危急情况,麻醉团队临危不乱,通过精密而迅敏的监测,精准地进行药物和液体控制,在30秒内将患者生命体征控制恢复到正常范围,成功阻断了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风险。
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回麻醉恢复室,在麻醉护士的精心呵护下,30分钟后平稳苏醒,安返病房。术后镇痛完全,围术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感觉良好,于术后第7日出院。
实力雄厚,保障安全
此次手术麻醉得到了院领导的亲自关注和指示,以及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麻醉科陈立建博导的远程理论指导,体现了县医院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
麻醉科近年来在院领导的关怀和韦小友主任的带领下,已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科室拥有9名高级职称人员,配备了一系列先进的设备,每年处理高危、高龄、合并心脑血管等夹杂病的患者麻醉达两千例以上,还为百岁及以上老人实施麻醉至少十余例。
枞阳县医院麻醉科将继续努力学习与创新,追求更高的麻醉监测和技术水平,全方位为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甘当“无影灯下的守护神”。
(通讯员 黄乔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