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铜陵消息 近年来,铜陵市法院始终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目标导向,主动将法院工作融入区域发展大局,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是紧扣“一体化”,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共筑绿色美丽长三角。积极融入长三角环境资源司法协作体系,合力推进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一是打造“一体化”的环境修复平台。以皖苏长江大保护司法协作(铜陵)示范基地和碳汇司法保护实践基地创建为抓手,持续开展环境资源审判修复共商、资源共享、法治宣传等协作,筹建以来,共使用生态环境修复资金180余万元,在长江岸线种植林木4000余棵,复绿面积15公顷。二是构建“一体化”的资源共享体系。积极搭建长三角区域环境资源审判日常交流平台,不断完善区域法院业务培训资源共享。市中院牵头举办非法采矿案件审判研讨会和环境资源审判专题培训会,邀请皖苏两省三级法院环境资源审判业务专家、法官、检察官同堂共训、共话保护,为做实“长江大保护”凝聚司法合力。三是探索“一体化”的案件裁判标准。在全省首次就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实行全市集中管辖,促进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公正高效审理。常态化开展区域内交叉调研,发布跨域环资审判典型案例,促进法律适用统一。
二是聚焦“高质量”,深化执行工作互联互通,打造法治营商环境新高地。认真落实沪苏浙皖高院联合制定的关于长三角地区法院交叉执行协作等规则指引,全力兑现胜诉权益,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执行数据共享机制,打通区域执行数据壁垒,“智慧”破解“查人找物”难题,借助事项委托、即时通讯等平台,实现执行案件相关数据互通共享。二是强化异地执行配合机制,在异地财产调查、扣押、拍卖、房屋腾退等领域加强“点对点”协作,属地法院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为执行法院提供必要保障,解决异地执行难问题。三是构建跨域交叉执行机制,对重大执行案件、执行事项开展交叉执行,整合区域法院执行力量,不断提升执行联动协作水平。2024年以来,两级法院通过交叉执行执结涉长三角地区案件809件,执结涉企案件378件,执行到位金额3761.39万元。
三是围绕“大保护”,强化知识产权司法协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依托区域司法一体化的合作共建平台,构建知识产权多元保护格局,以法治活水润泽新质生产力发展“沃土”。一是“强党建”赋能审判。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建“铜知聚力”知识产权保护党建品牌,党建引领涉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领域矛盾纠纷实质化解。高效审结了“公牛”“外婆家”“青铜时代”等一批知名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为创新发展和投资经营创造可信赖的市场化、法治化环境。二是“请进来”开门问计。邀请知识产权领域专家学者、资深法官专题授课3次,组织开展院庭长观摩庭、案例研讨、沙龙座谈等活动22次,成功承办第七届皖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讨会,获得长三角地区法院一致赞赏。广邀工商联、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共商共议,共同制定规则指引,提升司法服务实效。三是“走出去”精准问需。深化府院联动、区域联动,先后就健全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强化数据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等难题借力引智,分批次赴浙江、江苏等地调研,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制度落实。广泛开展企业走访、巡回审判、法治宣传等活动,精准掌握市场主体法治需求,提供定制化司法保障。开展知识产权“法助姜农”“法护姜企”系列活动,多次被省高院工作报告点赞,并在全省法院作经验推广。
(通讯员 宋云)